徕卡显微镜-碎屑岩研究(三)
四、孔隙演化研究
一个地区的不同沉积相带,其成岩过程并非一定要经历上述的全部成岩过程,有时会终止于某一阶段或直接由一个阶段跳过一些进程而进入另一个阶段。这需要对各个具体的沉积相带进行具体的成岩演化过程分析。徕卡显微镜
不同的成岩演化过程,决定着不同孔隙的演化进程,一般孔隙演化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图4-2)
1、早成岩A期
主要是压实作用和粘土薄膜、结晶白云石的成岩作用,使原生孔隙大大减少。
根据二连盆地的研究,原生空隙由35%(比尔德实验数根据),速度减小10%左右。该数据主要是根据该时期质体反射率数值,选择R0在0.20%左右的砂岩(其中无中期方解石)的平均孔隙度值,徕卡显微镜。作为该期未被压实作用、粘土薄膜、白云石成
岩作用等影响,形成的孔隙度值(图4-3)
2、早成岩B期
该阶段的成岩特点是杂基中的凝灰物质蚀变成蒙皂石,尔后这些蒙皂石进一步被方解石取代。此阶段对孔隙度变化影响甚微<0.1%,实际可忽略不计。
3、晚成岩A1期
本阶段方解石被溶解,获得了发育的次生溶蚀孔隙。由于方解石被溶解,使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加。该期孔隙度平均值17.3%(zui大21.1%),渗透率可达62×10-3μm2。此数据虽较冀中、黄骅坳陷的碎屑岩要差,但是在该区是的物性分析数据。此时,镜下溶蚀面孔率平均达9.2%。徕卡显微镜
4、晚成岩A2期
由于自生石英、长石、铁碳酸盐岩的充填,使得在成熟阶段A形成的次生溶孔缩小。本阶段实测孔隙度为12.03%,渗透率下降至2.7×10-3到<1×10-3μm2,镜下面孔率已降至2%-7%,从孔隙的演化看出,孔隙zui发育阶段在晚成岩A1期,是次生溶孔大量发育的阶段。
5、孔隙有效性的研究
根据各类孔隙的发光亮度、颜色、色晕,分析其含油情况的好坏,从而确定其有效性。
徕卡显微镜-碎屑岩研究(三)文章由http://www.cnnoptics.com/编辑上传。